“哎,心情不好,中招了!”“怎么啦?”“这次体检报告出来,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我在网上查了,说感染了这东西,就离胃癌不远了……”在医院里,不时会听到这样担心的话语。那么,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一种什么细菌呢?它是如何感染的?平时生活中需要怎么去预防呢?感染后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?又需要怎么预防呢?
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螺旋状细菌,定植于胃黏膜表面,一旦感染,人体难以自发清除,从而导致持久性感染。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,目前我国感染率为54.7%左右。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一级致癌物质,但是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,幽门螺旋菌感染也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。
研究证明,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,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通过口—口传播,比如共用餐具、水杯;粪—口传播,进食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;胃—口传播,比如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,从而唾液、牙菌斑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。长期感染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、规范的治疗会引发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、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,还可以引发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。所以如果平时出现上腹疼痛、口臭、恶心呕吐、腹胀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感染后也不用过于焦虑担心,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一般会采用四联疗法,疗程14天,坚持服用药物,停药四周评估是否根除成功,到医院再做一下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判断。
那么,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呢?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,养成漱口、刷牙、定期更换牙具的习惯,少吃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,少食多餐、戒烟限酒,细嚼慢咽,营养均衡;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的睡眠,同时也要定期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