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无常,一场大病给人带来生命观念的改变或是打压或是重生。70岁脑梗患者张黎明的励志康复故事便是如此,也是他和jxf吉祥官网总站(原铁路医院)康复医学科中医师、主管康复技师孙艳丽的温馨医患故事。
01放松警惕:“病来未如山倒” 曾让他不以为然
近日,我们见面时,张黎明刚做完当天的康复治疗,“我就是想给你讲讲我跟孙大夫的事儿”。他的青丝多于白发,看上去像60岁上下。“我已经满70岁啦,坚持冬泳五六年了,一直以为身体可好,这场病也让我重新认识很多。”他虽声音洪亮,但仍略微能听出病后带来的口齿不清后遗症。今年2月,张黎明头次感受到什么是脑梗造成的“身体不当家”,可因为自感恢复快,“病来未如山倒”,又没明显后遗症,他便不以为然。3月7日,他和老同学们聚会,上楼间他突然感觉腿脚不听使唤,“身体想倒”,随后便被人送到jxf吉祥官网总站(原铁路医院),被确诊突发脑梗,并很快接受了溶栓治疗。这次没那么幸运,“后遗症很明显,说话不清、流口水、右半边身体不听招呼。”张黎明说,此后,他在医生建议下,尽快转入康复医学科。
02他眼中的她:“让我佩服的人不多,她算一个”
说起第一次接受康复治疗,张黎明不好意思地抬右手擦了擦嘴角“,别看我是个大老爷们,其实我可害怕打针。看见孙大夫拿着针走过来,我慌得很,一巴掌把她的手推到一边,叫她离我远点”。孙大夫,就是孙艳丽,她擅长的是针灸治疗。同事和患者对她的评价是“:说最甜最柔的话,下最快最狠的手。”“那样一个甜甜笑着的小姑娘,说话间就给我舌头底下放了血,你说吓不吓人啊!”张黎明说,让他惊讶的是,第一次舌下刺络放血后两三天,他感觉自己的舌头“变得柔软了”,说话的感觉好很多。扎针疼不疼?当然疼!但能治病啊!“我当然能忍,不光能忍,我还得主动来!这小姑娘,中!这辈子让我佩服的人不多,她算一个!”张黎明说,治疗4次后,他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,坚持天天来做康复治疗。怕来晚了排不上队,他特意跟孙艳丽约好:“你早点来上班啊,我7点半准时到,我天天等你!”
03她眼中的他:“他的针感特别好,我对他有信心”
我和张黎明聊天的时候,孙艳丽并不在场。“那边还有患者等着扎针,你们聊吧。”她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,就匆忙赶去了针灸治疗室。到了11点半,孙艳丽给一名患者拔下针,又给另一名患者扎上针后,才一路小跑地过来接受采访。对张黎明起初的抗拒、推搡,孙艳丽根本就没印象,“张叔叔挺配合的呀”,但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治疗后,张黎明很快就有“舌软、吐血块”的表现。“这是好现象,说明他的经络条件好。他的针感特别好,我对他有信心。”孙艳丽说,她习惯于跟人说话时带着笑意。“咱干针灸的,虽然能解决病症,但确实会给人带来短暂的痛感和恐惧。所以,我希望能用微笑给他们带来一些抚慰”。心灵呵护,在孙艳丽看来和针灸技艺一样重要。“哪怕面对有认知障碍的患者,我们也要照顾他们的情绪,用更温暖的态度,配合专业技能,换来更好的疗效。”她说。
04家人眼中的他们:双向奔赴的付出,结出了康复的硕果
“用一句时髦的话说,我先生和孙大夫属于双向奔赴的付出,结出了康复的硕果。作为家属,我特别高兴,也特别感谢医生。”张黎明的老伴儿说。不光治病,在孙艳丽的劝戒下,张黎明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。他爱喝牛肉汤,以前每周要喝五回,现在每周约莫能去一回;以前他爱吃肉,一天三顿都得吃,爱吃粽子、粽糕、油条,现在饮食清淡多了。更重要的是,从4月17日起,烟龄超过50年的张黎明开始戒烟了!“以前他成天说让他戒烟不如让他先断气,现在孙大夫跟他说不能一边治疗身体、一边伤害身体,闻见他身上的烟味就提醒他,这一个月,他一口烟都没抽,我真是太高兴了!”张黎明的老伴儿说,像他的骨关节炎在康复治疗时顺便得到改善这种“小事”,更是多得数不过来。“我爱跳广场舞,他现在也会陪着我研究健康饮食、积极锻炼,还学会了和我分担家务。这日子,咋说呢,比他得病以前更好了!”张黎明的老伴儿笑得很甜。